隨著中成藥越來越受到中西醫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認可,臨床應用也更加廣泛,中成藥的臨床療效與安全問題也逐漸引起了廣泛關注,關于如何指導臨床醫生規范、安全用藥,目前還缺乏成熟的方法、有效的舉措,為此中華中醫藥學會委托內科分會選擇中風病臨床常用的疏血通注射液成立專項小組,由孫塑倫教授擔任組長,高穎教授等30多名專家共同參與的《疏血通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召開了三次共識會議,邀請了涵蓋中醫、中西醫結合、西醫、循證醫學、藥理學多學科的專家,圍繞疏血通注射液臨床應用中的關鍵問題,進行循證醫學的分析與梳理并有機結合了專家的臨床經驗,從適應證、中醫證候、禁忌證、干預時點、用藥劑量與療程、合并用藥、藥物不良反應7大方面,制定了臨床上可操作性強、科學規范的專家共識,對于臨床醫師合理安全使用給出指導意見。
2018年1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華中醫學會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成立大會暨中風病防治醫藥創新論壇》會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高穎副院長在本次共同體大會上發布并解讀了《疏血通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九芝堂董事長李振國先生當選共同體大會副主任委員并出席本次會議。
目前,共識已發表于《中醫雜志》。
孫塑倫教授:共識要緊密結合臨床
孫塑倫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在中華中醫藥學會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今天正式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風病防治協同創新共同體(簡稱“共同體”),共同體將更好地發揮在防治中風病中的協同作用,實現產學研職能互補,多學科協同參與。未來如何建設共同體,以下幾點意見供參考,一是要構建共同體協作的網絡;二是要提升技術水平;三要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四要建立適用技術推廣平臺;五要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期望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構建好共同體!
孫老提到:共識的編制既不能超出藥品說明書范圍,也要彌補中成藥:中醫看不懂西醫也看不明白,在適應癥、用藥時機等等方面,將循證醫學的文獻證據與多學科的專家臨床經驗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共識能夠緊密結合臨床,指導臨床用藥。
高穎院長:共識發布與解讀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高穎教授在報告中提到選擇疏血通注射液的原因,20年前,疏血通注射液的臨床試驗在東直門醫院展開,隨后成功上市,共識編寫的專家組成員很多都參與過疏血通注射液的試驗。
高穎教授強調共識編寫的關鍵與難點是如何梳理出關鍵的臨床問題:如中醫適應癥是否涵蓋中風病的“中經絡”、“中臟腑”?是否需要中醫辯證?針對不同卒中亞 型,臨床用藥有何分別?中風病急性期、恢復期、后遺癥期是否均適用?等,針對這些問題,共識均給出意見:推薦疏血通注射液用于腦梗死急性期,包括進展性或復發性腦梗死;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仍存在明顯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或再次出現發作性眩暈、肢體麻木、力弱等癥狀時,建議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按照國際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分型,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應用于急性腦梗死OCSP與TOAST各類亞型;疏血通注射液可應用于缺血性中風病中經絡(不存在意識障礙)與中臟腑(存在意識障礙);在應用疏血通注射液的基礎上,建議綜合其他癥候要素特點內風、內火、痰濕、氣虛、陰虛等,聯合其他功效的中成藥或中藥湯劑進行辯證治療。
該共識切實為臨床醫師提供指導,如針對臨床常遇到干預啟動時點是否越早用藥越好?急性期使用活血中藥的出血轉化風險如何衡量?最佳劑量和療程等關鍵問題,共識均給出指導意見:疏血通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干預時點應盡量前移,可在發病24h以內啟動治療;若為接受靜脈溶栓治療者,應推遲到溶栓24h以后。建議按照說明書用藥劑量(6ml/d),特殊情況下,可根據患者病情和文獻依據適當進行劑量調整,如伴有高纖維蛋白原血癥者可以適當增加用藥劑量;用藥療程建議為7~14天,若病情進展或存在高纖凝狀態時可適當延長。
通過檢索已經發表的中成藥及西藥的專家共識,將共識綜合《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的三類編寫體例的優點,根據中藥注射劑的特點,圍繞臨床應用中的關鍵問題,確定了共識的編寫體例。同時,在編制共識時,一邊梳理證據一邊書寫共識,并非先寫成綜述再整理,而是圍繞一個臨床問題闡述文獻證據,更貼近臨床實際應用。
2018年01月19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疏血通注射液專家共識發布會
添加時間: